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打造國際交往中心工作,印發了《關于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實施意見》和《武漢市打造國際交往中心實施方案(2021—2025年)》,市政協聚焦國際交往中心建設舉行了界別協商會議,強力推進,楊智主席、陳光菊副主席親自出席?,F將打造國際交往中心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工作機制
制定了打造國際交往中心工作專班方案,形成“分管市領導+牽頭部門”的工作機制,由4位市領導作為專班領導,由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委外辦、市商務局和市文旅局5個牽頭部門統籌推進相關工作,與25家成員單位定期召開工作調度會,建立高效的工作推進和聯絡溝通機制,形成強大工作合力。7月,市委外辦還舉辦了“打造國際交往中心,提升開放功能”的專題培訓班,工作專班各相關單位和區參加培訓,提升視野格局和素質能力,強化縱橫業務交流,助力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工作專班目前已制發了25期工作簡報。
(二)聚焦重點任務,實現任務過半
成立工作專班以來,各責任單位堅持外事、外貿、外資、外經、外宣聯動,全力推動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工作,各項重點工作穩步推進。
一是內陸開放平臺建設穩中向好。上半年,東湖綜保區、新港空港綜保區、經開綜保區分別實現進出口值124.6億元、51.1億元和1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1.1%、297.7%和3855.9%,排名分列全國第49、第79和第112位。中法生態城全年策劃實施項目60個,已開工43個,完成投資55.4億元。中德產業園全年策劃實施項目32個,已開工27個,完成投資14.9億元。世界大健康博覽會等一批重量級展會成功舉辦,全市舉辦展會節事活動618場,完成目標進度77.25%,相較2019年同期增長53.35%,累計加入國際組織會員單位6家。航空方面,目前運營的國際級地區定期航線20條,新開德里、河內、香港、墨西哥城及孟買等5條全貨機航線;鐵路方面,中歐(武漢) 班列首開武漢—哈薩克斯坦中亞班列,累計發運169列,14006標箱,進出口貨值54.6億元;水運方面,首次開行“陽邏港-杜伊斯堡”水鐵聯運測試班列,形成“一帶一路”國際物流閉環。
二是國際經貿合作成果豐碩。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發展論壇在漢成功舉辦,搭建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三大平臺,簽約20個合作項目總金額達266億元。2021年武漢科技成果轉化首場對接會成功舉行,成功舉辦“2021相約春天賞櫻花”、“2021火紅夏日好拼搏”一、二季度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大會、“2021德企中國行—走進武漢”、“走進拉美”研討會暨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推介會等活動,黑芝麻智能科技總部、新加坡銀石資本華中總部等53個外資項目簽約,新聘請18位武漢招商大使。1-6月,全市實際利用外資76.9億美元,同比增長76.2%;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1535.4億元,同比增長47.8%;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7.41億美元,同比增長6.04%;1-5月,對外承包工程帶動貨物出口12.23億元,同比增長74.85%(武漢海關暫未提供1-6月數據);我市服務貿易兩項案例入選第三批全國“最佳實踐案例”。我市入選全國第一批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5家企業入選示范企業。
三是國際交往亮點紛呈。舉辦了3場重要外事活動,包括:4月,外交部舉辦了主題為“英雄的湖北:浴火重生,再創輝煌”的全球特別推介活動,全面充分展現了疫后重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武漢;6月,舉辦上海合作組織民間友好論壇,習近平主席向論壇致賀信,論壇發布《上海合作組織民間友好論壇武漢倡議》;7月,舉辦“2021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論壇”,推動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向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方向發展。此外,新西蘭、日本、英國、巴基斯坦、13國歐盟成員國等多國駐華大使密集訪漢,武漢正成為各國使節熱追城市。我市還舉辦了與英國曼徹斯特、加拿大萬錦、新西蘭基督城、韓國大邱廣域市等友城的周年慶?;顒?;統籌制定友城產業地圖。新增駐漢國際機構1個,瑞典環境科學研究院武漢辦公室正式掛牌成立。新增1個國際友好交流城市,與摩爾多瓦首都基希訥烏市建立友好交流城市關系。
四是外宣推介反響熱烈。市委宣傳部統籌全市11大海外社交媒體平臺賬號發布帖文900余條,賬號粉絲累計突破180萬,曝光量7千萬;同時,深化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合作,重點推出《武漢·在一起》城市形象傳播項目,塑造傳播英雄武漢新形象。市文旅局制作的《這就是武漢》宣傳視頻英文版在海外賬號發布,組織多家文藝表演團體錄制“牽手武漢˙粽情端午”綜合文藝演出,并完成9個語種版本的翻譯后發往各國際友城同步欣賞;市委外辦推動正式上線新西蘭基督城“中國友好城市網站”,專欄推介武漢。長報集團成立武漢國際傳播工作室,形成由英文報《長江周刊》、“發現武漢”海外賬號以及大武漢APP中英文雙語頻道等構成的國際傳播平臺矩陣。武漢廣電與中國國際廣播電視臺(CGTN)開啟戰略合作。
五是國際交流百花齊放。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會同漢陽區、市城建集團等部門研究推進龜北國際文化交往中心建設工作;市體育局成功申辦國際泳聯世界跳水系列賽 (第一站),成功提升武漢馬拉松和亞洲羽毛球錦標賽賽事級別;市文旅局啟動與毛里求斯中國文化中心合作開辦的傳統文化線上教學項目,并進行武漢文化和旅游資源展示推介;市教育局繼續在全市中小學廣泛推行國際理解教育,并向國際社會推廣“停課不停學”以及學生安全復課等經驗;市城建局5次參加設計之都小組工作會等國際會議,向土耳其等城市提供設計之都申請、建設經驗,正起草《武漢設計之都建設規劃綱要(2022-2025年)》,推動設計之都示范園區和創意社區建設。
六是涉外環境不斷完善。市公安局起草完成《武漢市移民事務服務中心建設方案》,目前已指導江漢區率先打造全省首個區級移民事務服務中心;市民政局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印發了《武漢市國際化社區創建試點工作方案》,選取了25個國際化社區點位開展創建工作;市自然規劃局啟動國際社區選址和規劃建設標準指引編制工作;市教育局協調推動國際化學?;蚍中B鋺艚涢_區、青山區等;市衛健委加大醫療機構涉外服務工作,加速部署國際門診設置工作;市科技局推進“外國人來華許可”系統功能提升項目,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事項已實現“全程網辦”;市政數局正統籌推進市政府外文網站服務欄目信息審核修訂,并定期更新涉外信息,完成《武漢概況》外文網站欄目內容;武漢地鐵集團全面核查2020年底新開通線路雙語標識;市委外辦組織實施了外國友人武漢故事分享會等4場外籍人士“家在武漢”工程系列活動。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經貿合作方面,受全球疫情影響,各國在基建、貿易、投資等領域的新增需求萎縮,境外擬新建和在建項目面臨受限和延后,多國對口岸和到崗貨船出入進行嚴格管制,物流通道受限、成本偏高、原材料上漲。
開放平臺方面,綜保區產業基礎不強,綜保區業務開展以保稅物流、倉儲為主,類型較單一;國際產業園國際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示范性項目不多,特別是外資產業項目實際投資仍較少。
國際交往方面,新冠肺炎全球疫情極大阻礙了國際交流,“外防輸入”壓力仍然存在,入境簽證政策未完全放開,境外直達航線需穩妥開通,跨境人員交往存在較大限制,國際展會、境外推介會等線下經貿合作活動基本停滯,大國關系間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對武漢疫后重振中的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帶來一定的挑戰。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強化任務落實。我辦將繼續會同各牽頭部門發揮好統籌協調作用,結合督查考評要求,推動各單位落實《實施方案》和《責任清單》明確的具體任務。
二是強化溝通協調。做好信息報送和部門間銜接,注重溝通協作,遇到問題共同協調、齊抓共管,形成步調一致、上下貫通、高效運轉的工作推進機制。
三是強化長遠謀劃。以對現代化大武漢建設高度負責的態度進一步提高思想站位,加強調查研究,注重國際交往中心與“十四五”相關規劃的動態銜接,加強人員培訓,提升工作人員國際化視野。
衷心感謝各位市政協領導、各位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委員們對武漢市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關心和支持!
信息來源: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