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增強企業原始創新能力。”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過程中,市政協委員、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鄭敏深有感觸。
2021年12月10日,中國首款車規級7納米智能座艙多媒體芯片“龍鷹一號”在中國車谷發布,這款芯片填補了中國在自主設計高端智能座艙平臺主芯片領域的空白。鄭敏介紹,“龍鷹一號”由300余位工程師歷時兩年多時間研發完成,一次性流片成功,今年將量產搭載上車。雖然只有83平方毫米大小,芯片里面卻集成了88層電路、88億個晶體管,“相當于在一個指甲蓋上建了88層樓,樓里建有88億個房間”。
“這款芯片的誕生來之不易。”鄭敏說,在產品定義初期,是否采用16納米等略低的工藝,團隊成員也有過爭議,管理層最終堅持瞄準國際一流性能。產品開發過程中,研發人員連續作戰,在項目最緊張的時候,項目團隊采用人歇機器不歇的方式,工程師們在實驗室連續打了一周的地鋪,時刻核查機器半夜運算出的結果,以便運行下一段程序。企業還將自主知識產權轉化為專利,兩年內取得了近20項發明專利成果。
在鄭敏看來,隨著智能化趨勢的不斷加速,汽車的屬性正逐步從作為單純移動工具向移動智能終端轉移,汽車芯片需求急速增加并向高復雜度和高集成度演進,催生出廣闊的市場空間。他建議,作為中國最完整汽車產業鏈的武漢,有車谷的整車產業規模支撐,要整合政策、資金和資源,引導支持汽車芯片企業長期發展,推動先進技術突破和自主創新相融合,推動全域協同創新,增強創新策源能力。要從供應鏈到應用市場,系統支持上下游企業發展,培育一流的創新環境與生態體系,推動示范性應用建設,用市場帶動再創新,推動國產化定制。還要大力吸引集成電路行業創新創業團隊、產業領軍人才、國際尖端人才等落戶,增強核心競爭力。
|